万洪新
这张照片应该摄于1986年6月,行政办公楼门口。行政楼墙面两边分别写有“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八个大字。图中9个人全部来自于85级各班的绿叶文学社成员。绿叶文学社首任社长是陈大健(右二)、继任是李冰云(右五),当时的指导老师是张静,我们已多年不见她。
因为喜欢文学,我(左一)毫不迟疑地加入了绿叶文学社,我们那一帮子人利用课余时间,每周出一期校刊,从征稿、选稿、刻印、印刷(油墨)、给各班分送,那真是一段难以忘怀的时光。那时,李云峰负责各班校刊的派送与联络,万正华(左二)、曹晟(右三)、谭正飞等人负责印刻,我当社长李冰云的下手、负责编辑送审,万拥军(左三)、宋显保(右一)等人负责校对。陈大健是实力派,负责一些文章的最后把关,李冰云负责与其他学校校刊的交流与联络。张静老师总负责,校长刘迪玺亲自为绿叶文学社刊头题字并经常参加我们的编务会。一段如火如荼的岁月,只为纯粹的文学梦想。当然,也有几位女生,偶尔也会来文学社客串,像梅晓艳(中间女孩)、86级的武韵等。
我在八五级八班,班主任邓兆平。我生性腼腆,因为喜欢文学才与其他班同学有了一些交往,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年轻真是好啊,用意气风发这样的词汇来形容我们当时的精神状态也毫不为过。当然,那时的南师有好几个社团组织,比如书法、文艺、体育、棋类等,但论起名声,绿叶文学社可是首屈一指的。除了校刊,还有一份公开发行的《中师语文》报,如果有谁能在《中师语文》报上发表文章,在学校可真要轰动一阵子。我们文学社,首先在《中师语文》报上发表诗歌的是李冰云同学。30多年了,我还依然记得当年拿到那一期《中师语文》报的场景。晚自习,学校会定期给每个学生发《中师语文》报。一天晚上,陡然发现《中师语文》报上出现了属名南昌师范李冰云的诗歌作品《南师的夜啊,静悄悄》,我的内心真受到了震动:我一定要向李冰云同学学习,上《中师语文》报。
为了这一个小小的梦想,我狂啃外国名著,狂背名家名作诗歌。真的感谢母校南师,用一种包容、谦卑的大爱助力每一个孩子各方面发展。你喜欢文学,可以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梦想与激情;你喜欢音乐,可以在琴房自由出入,随时能找到你心仪的老师;你喜欢书法,可以在社团场所与老师一笔一划的研讨。那时的南师,老师无处不在身边,校正你的行为、指导你的学习、关注你的生活、助力你的梦想。
从这一点,我不得不表表南师的一些老师。我的班主任邓兆平老师、写作老师杨莹老师、体育老师胡德强、诗人校长邓节芳。当然,还有刘迪玺校长、贾甄老师、章贯球老师、赖叔文老师等,每一位老师都是孩子们心中的基座。按当时南师的师资力量,真不亚于任何一家大学。
邓兆平是我的班主任,一口标准的带“儿”音的普通话,从上午上课到晚自习,甚至熄灯睡觉,他都似乎在我们身边。你有进步,他会说“好样的”;你有懈怠,他会骂“兔崽子”;我最喜欢他当篮球或排球裁判的样子,一声哨响一个标准手势,确有大家风范。每逢过节,他还与夫人一起做我们班42个同学的饭,那时他家才多大呀,30-40个平方吧,我们42个学生娃要吃多少东西,光米饭就要好几锅,可他坚持了三年,每每想起此事,都觉得无以回报,天底下还有这样充满父爱的老师。到现在,邓老师一见我还是亲热地叫上一句“兔崽子”,心里那个热乎啊,直透心底。杨莹老师,那时也就20多岁吧,反正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大大的眼睛,富有磁力的嗓音,特别是她对古诗词的朗诵与讲解,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果说我对唐诗还有那么一些迷恋,不能不感谢当年杨老师对古诗词那份美妙的注解。每每在我迷茫之时,我都会想起杨老师当年的教导,毕业以后我与杨老师保持着来往,犹如姐弟。体育老师胡德强,当时也很年轻,虽个头也不高,但他无论在哪,都是一身正气,在学生中有很强的亲和力。我普三时选修体育,选的科目是篮球,主要目的就是想长高。胡老师经常带着我们跑步,指导我们训练。有一次队员之间打训练赛,我就被胡老师狠狠棒喝了两声:万洪新,你本来个子就小,还习惯下蹲?直起腰来,向高向上要球。这句话基本影响了我的一生,是啊,身处何境,都要直起腰杆,始终要有向高向上的人生态度。诗人校长邓节芳,没教过我们的课,但是他是有名气的诗长,我仰慕他。有一次,我硬着头皮拿着自己的一些诗作去办公室找他,他并没有因为是校长而拒我千里之外,而是叫我坐下,认真地看了我的作品,然后提出了他的一些建议,并鼓励我好好写,有什么迷惑可以直接去他办公室找他。这就是南师的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么有耐心,鼓励孩子们在各方面发展。当然还有很多很多老师,我也不能一一细表,南师三年,能遇上那么多好的老师,真是我们一生的福气。南师的校风正、学风浓、师资强,基本以素质教育为主,无数老师以博爱、惜才的胸怀牵引着我们的成长,也为我们走向社会,都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8年7月,我们毕业了。临别之前我哭得一塌糊涂,心中有许多的不舍,母校的一草一木、同学的手足情深、食堂里可口的饭菜、美女同学的身影、尚不成形的文学梦、再见恩师又会是什么时候?分配去了乡镇,一有机会也会去位于叠山路东口的学校看看。后来,因为母校一而再的搬迁易址,校名由南昌师范学校更改为澳门英皇娱乐,英皇娱乐网站:,规格也由当年的小中专升格为国家二本学院,我为母校的发展而自豪。但在我心中,最怀念的,还是在老校区,那一段不可忘却的三年师范生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最是南师三年时,绿叶成荫子满枝。
祝福母校!
作者系南师85级8班学生,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南昌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家庭医生报》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