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亮
我是南昌师范学校2000年搬入青山湖校区的第一批新生。2003年从南师毕业后,通过补习高三课程上了大学,先后在南昌市安义县当过大学生村官,考过乡镇公务员,在县委部门写过材料,参加过遴选考试等,现任赣江新区党群工作部副主任科员。作为以“跳龙门”为目的、考入“南师”的农家子弟来说,相比同龄人也算是有一点成绩了。这一切的“来之不易”,都要从考入南昌师范学校算起,因为那是我恣意人生的开始和美好生活的起点。
忆往昔,哪个少年不怀愁
作为农村出身的学子,我在初中毕业的时候,面临着读中专还是读高中的选择。有感于南昌师范的荣光,以及怀着入学就转商品粮、毕业分配当老师的美好憧憬,父母帮我选择了报考南师。当然,也有家里姊妹多、供不起上高中再上大学的缘故。但能从饭都吃不饱、小学都没钱交学费的光景,奔到能走出县城、到省城南昌去读书,我已经感到很知足很满足了。
但毕竟,入学的时候,我还是个初中毕业刚满15岁的少年。特别是经过小学、初中多年的应试教育,突然转变为对分数要求不是那么严格、没有高考压力、更加强调全面发展、管理更加宽松的环境,就好比紧绷的弦一下子放松了,整个人就有些松垮了,变得不那么好学、不那么上进了。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很颓废,明明自己不想这样子,可还是做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来。一边对浪费时光后悔得要死,一边又继续恍恍惚惚,精神上很痛苦,无法排遣。好在我有喜欢看书的爱好,喜欢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而且当时学校有条件很好的图书馆,有很好的学科老师,让我可以在课堂上跟着老师行走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行走在祖国的锦绣大好河山之中。直到临近毕业的那一年,知道学校不包分配了,对自己将来要干什么心生惶恐,在这种新的压力下,我才拾起书本,用心攻读。
对那些荒废的时光,怪我自己没有调整好心理,没有适应好学校的节奏,说到底是没有自律的精神。但后来我回想起来,其实在潜移默化之中,学校还是教给我们很多东西。比如作为教师基本功的“三笔一画一话”,我虽然练得不多,但学懂了理论基础,养成了习惯以后,一直到毕业几年后,我都坚持练毛笔字、练普通话,让我彻底改掉了硬笔字没有骨架、没有精神、东倒西歪的毛病;改掉了说话结巴的毛病,在说普通话的时候,可以做到完全不结巴。
还有学校每周一次的升旗和发放流动红旗仪式、早操和晚自习制度、各班轮流负责全校卫生打扫的“实践周”等,正是由于有一整套教书育人的好制度、好传统,以及相关配套的纪律规定,并以之带动人、影响人、鼓舞人,所以,我在南师整整三年的学习时间中,虽然有时心不在焉,但仍能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逃课,并积极加入学校的社团组织、竞选班干部。包括在系学生会当劳动部长的经历、在校报《政教周报》独力负责记者团工作的经历、和同学一道创办班刊《学子之声》的经历,以及学校老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榜样践行,这都是课本以外教给我的宝贵知识,并在今后更长远的人生历程中不断显现出来。
浪飞舟,激流勇进不回头
有一句话叫做“苦难辉煌”,即“所有吃过的苦,都不是白吃的,它最终会变成你的财富”。虽然,这个苦,不是我刻苦攻读、埋头苦干吃的苦。但事实上,我的心里很苦,我对自己浪费时光而感到懊恼,在这段被喻为“荒唐”的日子里,现实的无力和内心的自我要求让我心力交瘁。但当我终于走过那段灰暗的日子时,那些越是味道“嚼”苦的经历,反而越让我反思得深刻。通过对它的反思,我愈发感到它教给我很多,带给我很多,让我收获了很多。并以此为界限,把南师作为我心智成熟的起点,包括在南师图书馆看的那些书,丰富了我,塑造了我,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不再犹豫,不再彷徨,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我的眼界更开阔了,更加无所畏惧了,敢于追求梦想了,让我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刻也不敢停歇,一刻也不敢放松,努力去追赶丢失的岁月,去实现未尽的理想。我想,这就是南师带给我最重要的成长。
在更长的日子里,我怀着一颗初心,好好地拾起书本,补习功课,在别人嬉戏玩耍的三年,我不浮躁、不游戏,情愿做一个“老实”的学生,安安静静地看书,安安静静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顺利拿到了自考本科毕业证。2008年成为了江西省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在无人监管、村委会有时空无一人的情况下,也做到每天到岗到位,通过开放“农家书屋”,热心服务群众。后来在我刚考上公务员还没报到时,就被借调到最忙最累、加班最多的县委组织部,后来又到了县委办,参与“写材料”这种最苦最累的活。但正是由于在南师的经历所受到的涵养,让我始终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从不抱怨,始终坚持,不言苦、不说累,把每一次加班加点都当做一次历练成长的机会。
关山越,此心不渝到白头
正是由于从南师起步,初心不改,此心不渝;正是由于一步一个脚印,加了很多班,吃了很多苦,见识了一些风景,才让我有勇气来到新设立的国家级赣江新区。我希望能在这一发展的重要平台发一分光、尽一份力,争取有一番作为。
多少年了,由于自己一直在努力奋进,都没有时间去回想、去回忆,同时也是因为害怕,一旦打开尘封的记忆,就收不住了。在那些最好的年纪、青葱的岁月、青春的笑脸中,让人不禁吟唱起朴树的《那些花儿》……那是一个多么纯真的年代,教学楼阳台上最先开放的迎春花,运动场上疯长的青草,运动会上整齐的步伐、嘹亮的口号,九曲桥上的倒影以及食堂用筷子串成“糖葫芦”的包子。我回想起在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天,班主任李雅琴老师给我们补上了课本上不曾被列入的《滕王阁序》,让我们品味了千古名篇的芳华,让人唇齿留香;回想起在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年,班主任把我父亲叫到学校,鼓励父亲让我继续求学,才萌生了他们让我补习念大学的决定。多年后,我路过早已变成南昌三中的“青山湖大道342号”,我都要拐进去看看,即使母校已经搬走,也要进去转一圈。
从懵懂少年进到南师,正是我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幸,南师教给我的,我从南师学到的,就像人生的两道铁轨,带着我朝向正确的航向。在未来更长的人生路上,我想,我都将带着在南师刻下的烙印,永远怀着一颗赤诚的初心,履行使命,继续前进。
作者简介:
詹亮,南昌师范学校2000级普师班学生,现在赣江新区管委会党群工作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