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同时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教育数字化的关键作用,为我们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教育评估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可以检验本科办学质量,结合运用数智化评估手段,保障教育教学高质量的持续发展下去。
与上一轮相比,本轮审核评估突出评估结果的使用,强调整改阶段是评估的重要一环,也就是说,评估专家入校评估并提交《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后并非评估终点,而应作为本科教育教学现代化改革的新起点,着眼于评估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发挥评估的诊断功能,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
我们根据目前近180所已评校的专家意见交流会上专家反馈的本科教育教学问题点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归纳,发现两类四种的评估类型院校其高频问题点均包括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文化的建设,其中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均在前三位;相比第二类,第一类评估类型更加强调质量文化的建设效果。此外,对于第二类的三种类型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工作也是排位相对靠前的高频问题点,具体包括高层次教师引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表1)。
这些问题点有的是学校的体系或机制尚未建立,或构建不完善,比如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专业优化调整机制不合理等;有的是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入诊断,定位表象问题的具体方面,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比如教师教学能力不足、课堂教学改革不深入等。无论是机制构建的问题还是深入诊断的问题,都需要依靠不断积累的定性定量数据进行解决,需要建立常态监测机制,从而不断完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常态监测是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
2011年教育部在《澳门英皇娱乐,英皇娱乐网站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中提到要建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要求高等学校及时更新数据库数据,及时分析本科教学状况,建立本科教学工作及其质量常态监控机制,基于此要求,目前已有很多院校已经建设了自己的教学常态监测数据库,为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新时代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评价导向强调从单一走向多元,本轮审核评估在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也从在校生、教师、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多元视角呈现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情况,这就是通过外部质量评估活动,推动学校内部多元化、常态化质量监测机制这一基础工程的构建,优化完善内部质保体系,形成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图1)。
增强诊断能力,助力教育治理
目前高校在质保体系建设方面比较强调理念导向和构建思路,但在形成“评价-反馈-改进”质量闭环工作方面相对不足,有相当一部分已评估校在自评及专家反馈中也都提到质量评价反馈机制不够完善,对评价结果运用不充分。所以,对于已构建相对完整的常态监测体系的院校来说,校级、院级或专业层面如何对监测过程中掌握的信息进行充分提炼和深入分析,剖析深层次的质量问题,解决质量保障工作“最后一公里乏力”现象,是评估后整改阶段的重要课题。下面举一个院校在实践环节方面的实例,以说明如何运用多维监测数据进行深入诊断。
一所应用型工科院校监测数据显示,连续三届半数以上的中期毕业生根据自己所在产业、岗位实际需求变化,反馈其在校期间的实践教学内容无法体现学科前沿、与岗位需求契合度低,同时该校本学年在校生也反馈实践教学内容及场地设备比较陈旧,动手操作机会少,用人单位也对毕业生专业前沿知识方面的满意度评价较低。结合其他常态监测数据进行原因诊断:资源经费投入方面,状态数据显示该校近三年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本科实验经费支出呈下滑趋势,且持续低于同类院校常模,教师和学生对实验仪器等设施的满意度也持续较低;教师实践能力方面,本学年教师在“了解行业发展”“企业实践能力”方面的胜任力自评偏低,尤其是青年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比例较低,导致实践能力更加薄弱(图2)。上述两方面影响因素均需进一步分析到院系甚至专业层面,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改工作。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阶段,是高等教育向“量质齐升”内涵式发展的转型期,学校通过外部评估后需进一步优化多元常态监测机制,运用数智化手段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激发利益相关方质量意识,使质量保障动力由“外驱”真正转向“内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