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褐夫(1903—1978年),字维谨,号念如,原名徐作圣,化名王立才、胡良方,笔名徐行,江西修水县渣津镇东堰村人。1920年至1925 年就读于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他是我国研究俄苏文学的先驱,著名的俄罗斯、苏联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的权威教授,曾为我国的俄苏文学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20年,徐褐夫考入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深受马列主义影响,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徐褐夫与修水革命青年丁健亚既是同乡,又是同学,更是知心朋友,每逢假期回到家乡,他们便在家乡大力宣传马列主义思想,传播革命道理。其兄徐光华深受他们的影响,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修水支部最早吸收的共产党员和工人运动领袖,曾任修水县总工会委员长,为秋收起义部队筹集粮款,组织工农暴动,后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之下,年仅29岁。
1923年10月21日,赵醒侬召集在南昌的9名团员开会,正式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昌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南昌团地委),选举赵醒侬、曾弘毅(曾洪易)、徐褐夫为委员,崔豪为候补委员,推选赵醒侬为委员长。
1926年徐褐夫被党组织选送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研究班深造,毕业后留校任政治课教员。1928年,徐褐夫在莫斯科加入苏联共产党。1928年9月至1930年12月任苏联中山大学政治课编译。在苏联学习和工作期间,曾接受军事训练和秘密工作训练,因反对机会主义,受到第三国际及苏共中央奖励,并受到斯大林的接见,称赞他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
1931年徐褐夫归国,在上海法南区做地下宣传工作达4年之久,以王立才、胡良方等别名,多次组织“突破白色恐怖”运动,受到中共中央嘉奖。1935年至1937年,先后在上海外论编辑社、航空委员会、上海新中中学工作。在上海时,徐褐夫以“徐行”为笔名发表文章,参加过“国防文学”口号的讨论,曾与鲁迅多有交往。
1946年后,先后任教于西北联大(西北大学)、长春大学、兰州大学。1945年底至1946年春夏之交,西北大学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学生运动,轰动了全国, 影响很大。那次学运失败后, 国民党反动当局悍然“解聘”了不少曾支持或同情过学运的知名教授(俄文系的居多),其中就有徐褐夫,而且当局声称, 所有国立院校一律不得“聘请”这些人员,兰州大学辛树帜老校长倚仗他在国民党方面的声望和影响,大胆聘请了俄文系徐褐夫、李萃麟等被西大“解聘”的教授, 这批教授形成了兰州大学俄文系的教学骨干。1948年5月26日,徐褐夫任兰州大学俄文系主任,除在俄文系教学外,徐褐夫还开设了《中国文学史》课程。
1950年4月,毛泽东签发任命书,任命徐褐夫为西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兰州大学接管委员会主任兼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副校长;1953年3月周恩来签发任命书,任命徐褐夫为西北师范学院副院长。1950至1954年徐褐夫曾当选兰州市第一、二届人大代表、甘肃省第一届人大代表,并任甘肃省政协委员、兰州市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等职。徐褐夫勤于治学,著作颇丰,主要著作有《实验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反动哲学》《苏联五年经济计划》等,译著有《东方的战祸》《日德意集团》《考古学》等。
身为俄文系教授的徐褐夫博学多才,通晓英语、俄语等五国语言。著名教育家辛安亭谈到自己的学习经历时,曾谈起徐褐夫教授。辛安亭说自己上大学期间和到延安后,系统地读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但是读《资本论》却难以读通,而徐褐夫在苏联留学时期,就通读了俄文版和英文版的《资本论》,对书中一些重要观点和精彩论述,徐褐夫记得非常清楚,并且引用自如恰切,实在令他(辛安亭)佩服。
徐褐夫不仅在学术上造诣颇深,而且对于后辈也多有提携。原兰州大学教师、著名美学家高尔泰曾在《〈论美〉之失》一文中回忆 :徐褐夫在当时的兰州学界赫赫有名,他带着自己写好的《论美》去上门求教。高尔泰眼中“有点儿驼背、秃顶白发的矮小老人”徐褐夫没有因为他是外校的人员就将他拒之门外,而是将他的文章细读两周,并给他做了详细的点评,写了八千多字的意见。徐褐夫执着的信念,强有力的逻辑说服力,渊博的哲学史和艺术史知识,
徐褐夫十分欣赏高尔泰,夸高尔泰“有才华、能写”,还详细询问了高尔泰是“哪里人,爸妈是做什么的?”对于徐褐夫的关爱,高尔泰很感激。徐褐夫后来被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高尔泰对徐褐夫的遭遇不胜唏嘘:“1960年,我第二次去看望他时,他已是一介平民,缠绵病榻……”
1957年在全国掀起的“反右”斗争也波及西北师范学院,徐褐夫这位性情耿直、受党培养、接受高等教育多年的大学教授,在“大鸣大放”中竟被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徐褐夫一生对党忠诚、对事业执着,即使戴着“右派”帽子,尽管生活不易,仍心系国家,在 1967年2月期间,还向甘肃省博物馆捐赠珍藏多年的贵重文物77件,如历代货币、汉砖、铜印、钱范、铜镜、玉器、陶罐、弩机等。
1978年1月,徐褐夫因病在兰州逝世,享年75岁。这位大名鼎鼎的学问家,唯一留给后世的只有毛泽东于1950年4月签发的任命徐褐夫为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西北行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的通知书和周恩来于1953年12月签发的任命徐褐夫为西北师范学院副院长的通知书。
1979年,徐褐夫得到彻底平反,名誉得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