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经济与管理学院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断线”、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档”,组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以“寻红色足迹、展青春担当”为主题赴萍乡市开展红色走读活动,激励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沿着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牛形岭拾级而上,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陈列大楼出现在半山腰。在阳光辉映下,大楼上“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8个大字格外醒目。
走入纪念馆大厅,由两只大手、巨大的红旗和打破的岩石组成
的主雕塑吸引了大家驻足瞻望,环绕在两只手四周的巨大红旗奔腾向上,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又似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而那苍劲有力的两只手,一手紧握岩尖,一手高擎信号灯,象征着安源路矿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召唤下,用坚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义无反顾地奔赴革命的新征程,从胜利走向更伟大的胜利!
“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狗”,是当时安源工人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苦难深重的安源工人日夜盼望能找到一条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光明道路。漫漫长夜响惊雷,在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共产党人领导下,工人们挫败了安源路矿当局的种种阴谋,如火如荼地开展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工人运动,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奋斗历史留下了光辉一页。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不仅从翻阅历史资料、聆听革命故事中感受到了安源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深厚的红色底蕴,还通过铜塑雕像和影像资料对煤矿工人在矿洞里繁重劳动、在严苛的压迫下奋起斗争的情景再现,了解了饱受剥削的工人们奋起反抗的罢工历程,对红色遗产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开发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莲花一枝枪纪念馆
“莲花一枝枪,美名传四方,昔日打江山,今日保家乡。”跟随讲解员来到莲花一枝枪纪念馆大厅,当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念出里面苍劲有力的大字,“莲花一枝枪”这个脍炙人口的红色故事便跨越时空,慢慢浮现在眼前。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许多工农武装被迫缴枪。莲花县农民自卫军的60支枪被缴了59支,班长贺国庆冒着被追杀的危险,将仅剩的一支“俄国造”偷偷藏匿起来。找不到贺国庆和这支枪,敌人就把恶爪伸向他的亲人,贺国庆的父亲贺承茂被活活烧死,母亲被逼疯,弟弟也被杀害。直到1927年底毛泽东引兵井冈、创建根据地,东躲西藏许久的贺国庆找到重新成立的农民武装赤卫队,献上了全家人用鲜血和生命保存的这支钢枪。不久后,贺国庆牺牲在战场,年仅29岁。尽管如此,“莲花一枝枪”的血脉仍在延续,当年的莲花县赤卫队已经发展为如今西部战区第77集团军中的一支队伍,这种钢铁精神也在传承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莲花儿女经历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在这片红土地上,我们的革命前辈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经过不懈的努力奋斗,终于砸碎了一个旧世界,迎来了一个新中国!同学们通过一张张图片、一幕幕场景、一件件文物,深入莲花大革命时期的艰苦历程,回顾了那段激情燃烧的红色历史,被革命前辈们为保存农民自卫军仅剩的一支枪、一丝信念、一点星火而不畏生死、浴血奋战的英雄壮举和革命精神深深震撼。
莲花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纪念馆正前方塑有“莲花一枝枪雕像”,左前方矗立着一座16米高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塔的正面书写着“革命烈士纪念”,背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馆内陈列室展出了部分烈士的遗像、遗物和他们的英雄事迹,还有地方武装使用过的刀、枪以及重要史册,供人们瞻仰。四周是上百年的松柏、红头杉等树木,苍郁吐翠,庄严肃穆,环境清幽。一份份泛黄的文件,一张张斑驳的照片,将同学们的思绪带回到往日峥嵘岁月。在烈士纪念碑面前,实践队员们集体默哀鞠躬,献上崇高敬意。
甘祖昌“不忘初心”事迹陈列馆
一份使命一把枪,解甲归田建新功。在甘祖昌干部学院,同学们参观了甘祖昌“不忘初心”事迹陈列馆,进入陈列馆,甘祖昌将军的铜像屹立于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他光辉人生的真实写照。甘将军的前半生跟敌人作斗争,而后半生则为了老百姓的美好生活在奋斗。就是这样一位将军农民,没有特权,只有廉洁;没有享受,只有奉献。他对自己很拮据,但对支援家乡建设,为乡亲们扶贫救危,却十分慷慨。他的夫人、“老阿姨”龚全珍则一直继续着他的这些事业。通过参观,同学们纷纷表示,甘祖昌和龚全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永葆本色、一心为民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值得永远学习!
甘祖昌将军故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和先进模范人物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做家庭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
来到甘祖昌将军故居,同学们不敢相信眼前这栋占地约210平方米的二层普通砖木结构楼房竟是开国将军的住所。旧居一楼门厅里斑驳的墙上悬挂着甘祖昌少将的戎装照和生平介绍,旁边挂着的是将军夫人、道德楷模龚全珍的照片。据村民们介绍,甘将军回乡初期,和两个弟弟挤在一起,三家人同住一栋旧房子。有关部门曾几次要为他在县城盖房,都被他婉言谢绝。回乡十年后,因为将军家里人口增多,老房子实在挤不下了,他才自己花钱在村里盖了这栋普通的民房。
回村后的甘祖昌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每月工资330元,却把2/3的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扶贫济困,参与建起了3座水库、4座水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妻子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她经常拿出自己的工资和粮票,资助家境贫困的学生和老师,时常帮助贫困学生垫付学费、购买学习用品及衣物。1986年甘祖昌将军因病去世,龚全珍仍然坚持传承甘祖昌的精神,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
同学们参观的脚步缓慢前行,在质朴无华、条件简陋的住宿环境中,将军“要挑老红军的担子,不能摆老红军的架子”的家训如犹在耳,相信历经岁月洗礼的红色家风会滋润、指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一代在新征程中奋斗拼搏。
力行红色走读,筑牢信仰之基。经济与管理学院学子从伟大历史中获取智慧,从先辈榜样中汲取营养,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了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同学们纷纷表示,今后将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奉献青春力量。
(图文:刘露、邱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