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我院鹤琴“童”行社会实践队来到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平都镇、洋门乡等地开展红色走读活动。
瞻仰烈士之墓 聆听“豪子”的故事
在浮山村书记助理王智厚的带领下,实践团沿着蜿蜒路线,走过五里亭,来到伍中豪烈士墓。墓地周围青绿葱郁,庄严静谧,实践队员们在墓碑前鞠躬献花,表达着对烈士的尊敬与悼念。王智厚引领队员们到纪念碑前,详细介绍伍中豪的英雄事迹。他曾用一支驳壳枪抵住叛徒余洒度的脑门,他是红一军团第12军的指挥官,他被喻为“朱毛”麾下三骁将之一,这名被毛泽东亲切称为“豪子”的年轻人,1927跟随着毛主席上井冈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参加过多次战役,最终因反革命分子的杀害,牺牲时年仅25岁!听着王智厚的讲解,队员们为伍中豪的牺牲悲叹,也被他的不屈不挠精神震撼。“男儿沙场百战死,壮士马革裹尸还。”是他生前作的诗,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红、古、绿”会议,感悟乡村振兴
王智厚带领实践团来到李家村,在儿童之家进行分享交流会,介绍到浮山村的“红、古、绿”特色,即红色文化、古色建筑、绿色生态。“南瓜藤上长出银毫子”,这个耳熟能详的红色小故事就发生在安福县浮山村,红五军军部临走时摘了“小菜王”几个南瓜,便把钱放在了南瓜藤上,这也生动诠释了中国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可贵精神。此外,王智厚还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要素,讲述了浮山村澳门英皇娱乐,英皇娱乐网站乡村振兴展开的工作,取得的成就以及接下来的计划安排。“青年要到人民需要的地方,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他鼓励同学们融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上来,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走访明清传统古村,体验赣中福地古文化
下午,实践队来到塘边村文化礼堂,参观当地有名的八幢屋。“该古建筑群是清代所建,建筑上的雕刻依稀可见,算是保存的比较完好。”讲解员解说到。穿梭在老屋之间,行走在村道上,抚摸着具有年代感的木门,就像踏进了历史的轮回。参观途中,队员们偶然发现了一间存放红色书籍的屋子,走进发现,尽管年代久远,但都基本保留了图书原样。询问村民发现,这些书籍都是村民在战争年代时想尽办法才保存下来的,是村里的精神食粮。
走进龙田自然村祠堂,可以清楚地看到历史留下的痕迹。墙上的宣传栏划分明晰,分书院文化、科举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再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三女跳崖”“送郎送子当红军”“夜袭洲湖”等当地红色故事宣传栏。其中,一片亮眼的“红”使得实践团驻足围观。“平都镇革命先烈、竹江乡革命先烈、横龙镇革命先烈……这块安福革命烈士英名录竟然记载了这么多英勇的革命先烈。”张岚感叹着。
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实践团来到了嘉溪村。进村前,大家遵循当地习俗穿大门绕一圈才进了村。中秋习俗“烧塔”、妇女喝的“表嫂茶”、王羲之的“天下第一鹅”、神秘的陨石、科举考试的试卷,这里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让实践队员们大开眼界。此外,村里的馆内还存放了大量土地革命时期党中央下发的文件,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红色勋章。“当地村落基本保持原生态风貌,融祠堂文化、书院文化、红色文化于一体,让大家能置身于文化的滋养之中”黄嘉怡说。
安福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县域内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安福也承载着大量的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队在浮山村书记助理王智厚的倾情讲解下,走过烈士墓,来到古村落,在走一段村道、听一个红军故事、看一幢典型建筑、了解一种文化中进一步了解了安福推进旅游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的创新举措,也深刻意识到挖掘保护、传承利用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图:李子婷 文:康彦 方嘉欣 张岚 黄嘉怡 编辑:魏亚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