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名著选读》授课老师潘多灵采用合作共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上不断尝试、突破自己,并将华中师范大学杨汉麟教授主编的《外国幼儿教育名著选读》《中国幼儿教育名著选读》中所推荐的名著作为阅读参考,带领学生一起“亲自读原著”。每次课的第一节课由学生进行阅读分享,第二节课由老师进行阅读分享,大家都结合自身阅读经历发表观点。同学们有的自己拍摄剪辑,有的精心制作ppt录屏分享,有的以主播的方式谈体会,大家既做好学生,又当好老师,虽足不出户,却能在思想的世界里尽情徜徉,与伟人进行心灵的对话。大家好,我是419学前教育2班的吴洪儒,很荣幸今天能给大家进行图书分享,我要给大家分享的书籍是《终身教育引论》。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这本书的作者是保尔·朗格朗,他是法国当代著名的成人教育家,还曾担任联合国终身教育科科长,是一位了不起的当代教育家。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这本书的译者——周南照,周南照先生和保尔·朗格朗先生一样,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国际教育和价值教育联合会会长,为我国图书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介绍完作者和译者,现在我想向大家分享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片段,这一段的内容是这样的:
某些哲学家对于教育与现实脱离这个十分突出特点津津乐道,他们把超脱看作是一种优点,甚至把它看作是基本教育的主要优点。他们把它当作在所有人中间产生平等的一种手段,因而,就把它当作是民主的来源。无疑,某些平等是由于使用这些手段而产生的,简化到抽象存在方式的平等就属此种情况。然而,人们不难看到,在我们眼下这种制度中,是有许多不平等因素的,因为有强、有弱,在班级中有优等生也有劣等生。鼓吹者们求助于一种使人消除疑虑的观念形态,这就是荣誉思想,而这种思想更加使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的人感到安慰,教会那些接受能力差、成绩不好的学生听天由命,而使那些在竞争中拔尖的学生心安理得。
在这种所谓的秩序之下,受益者是自然、社会与文化条件对他们十分有利的那些学生。这是在鼓励一种不公正现象。因而,这种制度犯了两个基本的错误。首先,它有意无意地忽视人的复杂性和性格、气质、志向以及职业的多样性。这是一种反对人性的粗暴行为,这种现象发生在一个人一生当中处于无防备状态又不能提出反对的时期之中,这一事实就使得问题更为严重,更不能饶恕。
读完这段话,我不禁陷入了思考。时至今日,我们中的许多人依然或多或少地接受着不尽人意且不相适宜的应试教育。目前在小、中、大学进行的教育是基于对个性的一种短暂的认识,获得知识的能力被放到比情感、社交、审美、身体诸多面发展都重要的地位上,没有考虑到个性的差异。而那些不符合模式的学生,也就同发展低于正常水平的学生一样,成了不受重视的边缘人物。选拔的需要压倒了训练的要求,这正是现代教育的写照,我们为了考试、为了上大学而学习,对结果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学习的本质。那么我们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使我们能够跟随自己的兴趣去提升自我,得到全方面的发展,还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呢?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去思考的问题。(图/文:学前教育学院 编辑:魏亚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