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英皇娱乐,英皇娱乐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教学科研-教学科研
鹤琴读书成长会|罗静:《绿山墙的安妮》

《学前教育名著选读》因为疫情改为了线上课,授课老师潘多灵采用合作共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上不断尝试、突破自己,并将华中师范大学杨汉麟教授主编的《外国幼儿教育名著选读》《中国幼儿教育名著选读》中所推荐的名著作为阅读参考,带领学生一起“亲自读原著”。每次课的第一节课由学生进行阅读分享,第二节课由老师进行阅读分享,大家都结合自身阅读经历发表观点。同学们有的自己拍摄剪辑,有的精心制作ppt录屏分享,有的以主播的方式谈体会,大家既做好学生,又当好老师,虽足不出户,却能在思想的世界里尽情徜徉,与伟人进行心灵的对话。

阅读是件纯粹快乐的事情,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感悟和触动,而不仅仅是内容和话题的堆砌。大家好,我是419学前教育1班的罗静,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本让我体会很深的书——《绿山墙的安妮》。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评价说,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那请大家和我一起,跟随安妮的脚步,到爱德华王子岛去看看!

它的受众不仅仅是儿童,也是我们成人,它能唤醒成人在纷扰繁华世界中逐渐坚硬钝滞的心,引发我们回归本真的真实触动。

主人公安妮的故事开始于一个阴差阳错的失误。马修和玛丽拉兄妹俩住在偏远的绿山墙农舍里,因为日渐老迈,他们打算从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来给自己帮忙,不料送来的却是一个满头红发、满脸雀斑的喋喋不休的女孩安妮。最开始,玛丽拉、蕾切尔夫人等一干人都不喜欢安妮,她们用世俗的眼光评价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激情洋溢、活泼乐观、酷爱幻想的女孩使所有人改观,她的性格感染了身边的人。小说末尾,安妮到镇上去读书,马修因病去世,绿山墙面临困境。这时,她放弃了去上大学的机会,留在家乡当老师,以照顾年迈的玛丽拉。

我手上的这本《绿山墙的安妮》是由郭萍萍翻译,译林出版社于2010年11月出版的。  

我有以下感触很深的体会。

其一,小说的景物描写细腻治愈,触动人心。蒙哥马利笔下的绿山墙是一个平和宁静、充满阳光和鲜花的“世外桃源”,是一个洋溢着温情的世界。当我打开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一幅田园风光在我面前展开,闭上眼,我仿佛已经进入其中,而这一切大多数是通过安妮这一主人公的眼睛来描述的。我选择了一个写景的片段分享给大家,大家可以闭上眼睛细细感受。

“一座小桥横跨中央,琥珀色的沙丘地带环绕四周,一直延绵至远处藏蓝色的海湾,塘中池水交替变换着色泽,形成一幅幅壮美的景观——橘黄色、玫瑰色、淡绿色以及一些难以捉摸、不知名的颜色。桥的上游,池水一直流入那片种着冷杉和红枫的小树林,幽暗清澈的被笼罩在它们摇曳的婆娑身影中。”

蒙哥马利像一个油画家,将山水花草生动地描绘出来。主人公安妮正是生活在这样美妙的环境中,才能如此乐观执着而又健康蓬勃。读到这儿,我不禁想到,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平日多见的不是钢筋水泥,而是泥土花草,真应该多带他们去亲近自然。因为自然能极大地愉悦孩子们的身心,唤醒他们内心的温暖和阳光。

其二,书中人物塑造真实,情感转变直击人心。让我印象深刻的两个人物是玛丽拉和马修,他们分别是绿山墙农舍的女主人和主人。玛丽拉是个严肃古板的人,对安妮的教育分外严格,对安妮的爱只在最深处体现。一开始,她并不乐意安妮的到来,但随着时间推移,了解安妮后,她转变了态度。安妮去学院读书时,有一天晚上,玛丽拉因想念安妮而痛哭流涕。而马修对于安妮的爱在我看来更为深沉却热烈持久,他原本性格内向,但为了安妮坚持要留下这个充满希望和幻想的小姑娘,此后多次默默支持安妮的决定,还给安妮做了流行的“泡泡袖衣服”。

其实,这种藏在深处而又持久的爱,很像现在的许多父母。他们平日里对孩子要求严格,但在内心深处自己的孩子永远占有重要地位。他们很多时候不懂得直白地表达爱意,而是把爱融入生活的点滴中。这让我想到了我的爸爸。他并不会直接表达对我的爱,对我和弟弟要求也很严格,但是他一直在支持着我们,生活也好,学习也罢,我能真实感觉到这种“隐晦而深沉”的长辈的爱。他也许不懂得专业的育儿方法,但给予了孩子尊重、爱和理解。

读完全书后,我还按照人物的处事风格和育儿态度把人物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以玛丽拉、蕾切尔、巴里太太为代表,她们是每个时代保守务实、循规蹈矩的世俗女性代表,她们依照内心教条和社会规则来生活。结合现实,就像现在严格要求子女、保守而又传统的家长。生活中,我们会听到女孩应该去学绘画、书法、舞蹈,要有淑女气质,而不是像男孩一样去打篮球、学跆拳道……这些话大多出自于这一类家长口中,他们用世俗标准来约束子女。另一类是以阿兰太太、斯蒂茜老师为代表的引导者和鼓励者。在安妮用止痛药做蛋糕、写出荒诞的故事时,阿兰太太给予她理解、支持,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对此感到奇怪。这种尊重儿童的方式我认为值得学习和推崇。每个孩子都与众不同、各具特色,我们要因材施教,理解接纳他们的不同。

这也让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小学时,我很想成为一名老师,于是我经常在我家阳台上模仿老师讲课,那里有我的小黑板和粉笔。白天老师讲了古诗,晚上回家我就模仿老师的样子当“小老师”。那时我家住三楼,楼上有位四十多岁的阿姨,她很多次看到我这么做,就跟自己的孩子说:“你可不要这样浪费时间,还弄得到处都是粉笔灰。”我听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不敢这么做了。我爸爸发现后,清楚地告诉我,我并没有错,要坚定做自己喜欢的事。他说:“小黑板终会变成大黑板,爸爸给你买了一块白板放在房间,这样你就可以不用粉笔,也不会吵到楼上阿姨。”这句话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就像心里的火苗被点燃了。我相信,我以后为人母了,也会用理解、肯定的方式去对待我的孩子。

绿山墙里形形色色、各具特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多元共同体。无论身处哪个时代,总会有不同的声音,关键是我们怎么选择、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怎么去引导我们的孩子,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其三,说到小说的主人公安妮。在我看来,安妮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乖女孩,也没有公主的光环。她生性倔强,同时勤恳乐观、活泼开朗、待人真诚,还酷爱想象。她频繁闯一些无伤大雅的祸,让人不忍责难,反倒忍俊不禁。她也偶尔因为无法改变的红发,对自己的外形很不自信,但她始终用爱和希望去迎接每一天。

这一形象让我联想到身边未经雕饰的孩子,我们应该反思对孩子的教育。就天性的健康和纯净而言,每个孩子身上都藏着一个安妮。我们千万不要再用种种功利的算计去毁坏他们的健康,污染他们的纯净,扼杀他们身上的“安妮”了。多去倾听孩子的想法,也许我们会发现一个“全新有创意”的世界。在义务教育背景下,我们的孩子处于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家长和老师习惯用冰冷的成绩排名来衡量孩子的能力。在我生活的社区,有小朋友喜欢轮滑,但是家里人认为轮滑课浪费时间,就用辅导班取代了兴趣班。又比如有孩子喜欢在厨房自制饼干,可能他们会不小心打碎碗,把厨房弄得乱糟糟的。家里的大人会急忙制止这一行为,认为他们毛手毛脚,应该去做功课,而不是在那玩儿。这其实都是在阻断孩子探索的渠道,扼杀他们的天性。作为成人,要引导孩子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给予他们丰盈的内心。除此之外,还要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和勇于探索,而不是用庸俗的标准去约束他们。

 作为成人的我们,也应该时刻反省自己的人生。这也是我认为这本儿童文学作品的受众者也应该是成人的原因。在这个快节奏而又充满金钱名利的社会,我们应该自问是否丢失了一些重要的财富——对生活的惊奇感,焕发诗意的想象力……进入社会以后,我们与自然越发疏离,也容易被周围世界浊化,迷失最纯粹的自己,渐渐习惯于在“铠甲”下生活。我们可以自问,我们会像孩子一样去给花草取名字吗?遇到倒地老人是否会及时搀扶?敢于在大众面前绘声绘色阐述自己的不同意见吗?也许答案是否定的。是的,成人受太多现实因素干扰,但当我们感到困惑和辛苦的时候,不妨像个孩子一样思考吧。这也许会让我们得到内心深处真正的释然。我认为,比起钱、名利、地位,总有些什么更重要。无论我们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慢下来生活吧,找回感受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快乐能力,别轻易与现实妥协,保留一份纯真。

 最后,我想用很喜欢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我们终将走向成熟,也知道我们一路走来风雨兼程。但无论多大,希望我们内心深处永远保有一份善良、真诚和纯净。”(图/文:罗静 编辑:魏亚冲

    
官方微信    掌上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