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踔厉奋发;
栉风沐雨,青春同行。
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100周年,一百年来,共青团带领广大青年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结下累累硕果,留下青春印记。一百年栉风沐雨,共青团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书写了中国青年奋进的华章。
为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音乐舞蹈学院推出“讲团史 守初心 燃青春 担使命”百年团史百位青年说活动,通过诵读团史,带领广大团员青年,走进百年团史,追寻信仰之光。
第九十七期
平津学生的扩大宣传活动震动了北平国民党当局,他们先下令沿途各县随时镇压、限制和破坏,后又派出大批军警、特务,对宣传团前堵后截,强迫他们返回北平。
斗争的实践教育了学生,大家深感团结起来的必要,要求建立一个永久性的战斗团体,把抗日救亡运动坚持下去。因此,第三团一回到北平,立即于1月16日在燕京大学开会,正式成立了中国青年救亡先锋团,决定凡是参加过高碑店宣传活动的宣传队员,就是该团的成员。
这个消息在21日传到尚在保定的第一、二团后,他们通宵开会讨论宣传团回去后怎么办。大家也一致认为要组织起来,继续宣传抗日救亡。经过讨论他们也决定成立组织,并把组织名称定为“民族解放先锋队”。在各宣传团都返回北平后,三个团联合开会,决定采用一、二团所取的名称,将中国青年救亡先锋团、民族解放先锋队合并,定名为“民族解放先锋队”。
经中共北平市委研究决定,由俞启威担任民先队党团书记,并于1936年2月1日在北平石驸马大街北平师范大学文学院召开了北平民族解放先锋队成立大会。会议决定南下扩大宣传,团员凡自愿加入民先队者皆为第一批队员。会上讨论通过了民先队《斗争纲领》《工作纲要》《组织系统》《规约》等文件,并发表了《成立宣言》。
这时队员约有300人左右,下设26个分队,全北平设4个区队部。开始时民先队只在平津两地发展,但到了1936年暑期以后,随着各地爱国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经平津地区民先队员的联络和工作,民先队迅速在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发展起来。
到1936年底,民先队不仅在上海、武汉、广州、太原、西安、济南、苏州、杭州、徐州、长沙、成都、南昌、开封、洛阳、保定、青岛、香港等地有了组织,而且在国外的巴黎、里昂、东京、南洋等地也建立了组织,民先队员的总人数达到了6000多人,到全面抗战爆发时,队员猛增到2万人,成为青年抗日救亡运动的核心和骨干力量。
1937年2月6日民族解放先锋队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4人,代表国内18个城市的民先队组织和6000余名队员。
这次会议决定,将民族解放先锋队建成一个全国性的青年组织,在原来的名称前面,冠以“中华”二字,正式将组织名称定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全国民先”)。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国民先总队部撤离北平,先后到太原、临汾、西安,于1938年5月撤至武汉。同年8月,国民党中央下令解散民先队等三个爱国青年团体,但民先队依旧积极开展工作,但不久就根据党中央的有关指示精神不再发展组织了。
为密切党与国民党统治区群众的联系,考虑到民先队已经不能广泛地组织群众,而且易遭国民党当局的破坏,1941年4月4日,决定取消民先队。至此,民先队停止了工作。
这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抗日民主为目标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一二九运动时期和抗战初期,成为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助手和团结各界青年群众的纽带,在推动抗日救亡运动深入发展和掀起全民族抗战的高潮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中共领导抗日战争初期的青年运动,以及在抗日战争形势下充分发挥党领导下的青年群众组织的作用,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
眺望前方的奋进路
青年团员要以昂扬的姿态
传承红色基因
勇担青春使命
资料整理:郑贤博
排版:胡可
专题策划、校对:李扬
审核:封亚玲、范楚薇、邹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