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下午,我院“追寻红色足迹,做红色基因传承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吉安市永新县,到龙源口村寻找三元人民币上的石桥,到三湾村参观一棵见证历史的枫树,到黄竹岭村学习贺子珍的革命精神,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文化。
第一站
龙源口村
顶着烈日,实践队来到了龙源口村,在古树下黄慧君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她从南昌起义讲起,详细地为大家梳理了龙源口大捷这一战役的历史背景及重要意义。“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杨)。这里的羊指的是杨如轩和杨池生。”黄慧君为大家介绍到当地至今还流传着赞颂龙源口大捷的这首民谣,在战役中,工农红军第四军以少胜多,打破了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进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此进入了全盛时期。“对面的那座桥也称作龙源口大捷桥,曾被印在我国唯一一张面额为3元的人民币纸币的正面。”黄慧君指着对面的石桥说道。
漫步走过蜿蜒的长廊,实践队来到了石桥底下,上端嵌有石碑一块,镌刻“久大桥”,下首同样嵌有石碑一块,匾书“龙源口桥”。走上拱桥,队员们一边向着对岸挥舞双手,一边呐喊到“支部强堡垒,大捷扬军魂”。挥舞着的双手,仿佛是在朝94年前参加龙源口大捷一战的红军战士们展示现在幸福的生活,感谢他们用生命和信仰铺就而成的康庄大道。
顺着台阶,走上曲折的山路,实践队抵达位于半山腰的秋溪乡党支部旧址,这是毛泽东亲手创建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一路青山环绕,绿水相依,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曾经在一片白色恐怖的困难环境中开展了各种党支部活动,发挥了战斗堡垒的作用,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二站
三湾改编纪念馆
走进三湾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三湾改编纪念馆。纪念馆中通过“历史背景”“政治建军的伟大开端”“确立政治建军这一根本原则”“铸牢听党指挥的强军之魂”等四部分内容进行展示,通过图片、实物、雕塑、蜡像以及声、光、电等表现方式,让队员们全方面地了解了三湾改编这段革命历史。
纪念馆展出一份史料,吸引着实践队的目光,史料上记载了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一是部队整编,采取革命自愿原则,编师为团;二是确立党对军队的领导,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三是建立民主治军制度,官兵平等,经济公开。“经过这次大刀阔斧地改编,党对军队领导的制度得以确立。”讲解员和大家解说到,由于加强了党的领导,改变了旧式军队的习气和农民的自由散漫作风,部队面貌焕然一新,凝聚力、战斗力空前提高。
走出纪念馆,移步枫树坪,有一棵历经岁月洗礼依然傲然耸立的枫树,树下刻有毛泽东的半身像,在这里,大家仿佛能看到当年毛泽东在树下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挥斥方遒、鼓舞士气。而群山之中的三湾,就像一个时间老人,目送了改编后的人民军队上井冈、走长征,见证了这支有了魂的人民军队一路南征北战,“风卷红旗过大关”,打出了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
第三站
贺子珍故居
实践队抵达了永新县烟阁乡黄竹岭村的贺子珍故居,黄竹岭处于狭小的山谷之中,两边大山,高接白云,贺子珍就出生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故居为木头结构,上下两层,大厅摆放着一张香案、一个木桌,从陈旧简单的家具中,依稀能看出当年的艰苦生活。故居前有一座年轻时贺子珍的半身铜像,她一副干练打扮、双目炯炯、表情坚毅。队员们仿佛能通过那坚毅的神情,看出这位18岁就骑马挎枪走天下、历经万里长征的传奇女杰对革命的热情以及那股不服输的劲。
“作为井冈山第一位女红军,贺子珍同志在党内积极为妇女争取权利,宣传红军精神,为百姓谋福利,真算得上是一位巾帼英雄。”胡欣怡颇有感触地说道。在枪林弹雨的年代,贺子珍历经磨难,数次负伤,17块弹片永远地留在了她身上,她以常人无法想象的革命意志克服重重困难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贺子珍为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她艰苦奋斗、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也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学习。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实践队在永新这片红土地,将思政课堂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在走访中感悟风土人情、倾听红色故事;在参观中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文:刘育闻 朱悦 胡欣怡 黄明祎 邹彩霞 图: 夏怡婷 编辑:魏亚冲)